“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成為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近8400億元,同比增長38.3%,農村電商在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鄉村振興添加了新動能。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將電子商務應用于農村領域,促進北海農業提質增效,農村電子商務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合浦農村電子商務排名已躋身全區前列。當前,制約我市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問題有:
(一)缺乏有競爭力的農村電商品牌。電子商務與本地特色產業融合不深,品牌競爭能力較弱。北海本土特色品牌珍珠、干海味、海鴨蛋等產品的生產加工,主要以小規模、分散型生產經營模式為主,產品來源分散,標準程度低,品牌效應不足。
(二)農村電商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未能標準化生產,缺乏正規品質保證,電子商務規?;茝V困難。目前尚未建立覆蓋批發市場、超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識和可追溯體系,難以對網絡交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有效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缺乏足夠保障,消費者對于網上購買農產品缺乏信心。
(三)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全市目前建有農村服務點383個,大多集中在經濟較好的村鎮,貧困村服務點覆蓋率較低,合浦80個農村淘寶服務站點僅17個分布在貧困村。北海大部分的海產生鮮、水果蔬菜等產品保鮮難,對于長途運輸配送的要求較高,但目前我市冷鏈物流配送、冷鏈保鮮技術相對滯后,僅依托順豐、EMS等普通快遞運輸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
(四)農村電商人才匱乏。一方面,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才吸引力差,優秀電商人才不愿意來到農村發展。另一方面,農村電商人才培訓體系不完善,缺乏本地化電商培訓教育資源,無法進行系統性、實戰型、針對性的電商人才培訓。
為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助力北海鄉村振興,我們建議:
(一)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和服務等相互融合,帶動產業鏈前延后伸,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立“農戶生產+合作社加工包裝+電商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建設農村土特產品的線上線下展示交易平臺,利用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樂村淘等公司農村電商服務點,解決農產品上行問題,讓更多農戶、合作社、企業參與到電商產業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二)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制定獎勵政策,開展樹品牌創名牌活動,提高全社會和農戶商標品牌意識。圍繞北海優勢產業,如珍珠、海產品等,綜合考慮產品的特性和發展空間,對特色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北海特色品牌。加強品牌保護和監管,加大對商標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展銷展覽會,大力宣傳特色品牌,提高品牌影響力。
(三)加強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實施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完善縣鄉村農村物流體系。重點依托供銷合作社、郵政以及大型龍頭流通、電商企業,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和綜合服務網絡,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
(四)強化農村電商產品質量監管。檢驗檢疫、質量監督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建立行業規范和標準,強化質量保證和產品信譽,滿足電商對產品標準化的需求。加快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五)注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充分利用本地職業教育資源,成立電商培訓機構,創新培訓方式,為農民提供更多有效的培訓。
版權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桂ICP備06006473號
桂公網安備 450502020000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