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加強合浦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利用,助推全域旅游發展的建議
第一提案人:余新能
承辦單位:合浦縣政府(主),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協),市規劃局(協)
提案形式:個人提案
內容:
合浦是歷史悠久的“南珠故郡,海角名區”。在廉州古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內有以“漢孟(嘗)宋蘇(軾)”為代表的人文景觀——海角亭、東坡亭,還有東山寺、文昌塔、惠愛橋等數十處具有濃郁嶺南風格的明清建筑,廉州的歷史文化街區,潛在巨大的發掘利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一、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成
廉州的文物古跡與風景名勝,舊有“一寺三庵十二廟”和由“合浦曉霞”、“廉山時雨”、“三洞天光”、“五池云影”、“古寺靈鐘”、“石橋仙艇”、“海角春風”、“冠頭秋雯”構成的“廉陽八景”。民國十九年(1930年),廉州古街區共有較大街巷38條,城區面積2.432平方公里。這些歷史街區,是合浦作為嶺南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的見證,千百年來,沉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其中成片保存較好的有阜民路(阜民圩)、中山路(承宣街)、下街等騎樓建筑群。
二、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的現狀
歷經滄桑,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遭到很大破壞,點綴于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內的眾多古跡名勝部分已被堙沒,目前位于廉州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有三十多處,其中以風格獨特、結構科學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木橋——惠愛橋,紀念漢孟(嘗)宋蘇(軾)的海角亭,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來廉舊居——東坡亭等為代表,還有千年古剎東山寺、佛教凈地保子庵和孔廟、魁星樓、海門書院、天后宮、文昌塔等眾多的明清古建筑,中山路、阜民路、下街等晚清、民國傳統風格的老街區。這些文化遺存,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承載著古城廉州千年歷史信息,是構建廉州古城文化旅游的極好資源。但由于缺乏認識,民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不強,再加上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年久失修,目前很多文物保護單位只是一種文化符號還不能成為旅游景點,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就目前狀況而言不僅不具備旅游觀光的條件,而且保存現狀堪憂:(一)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騎樓建筑被隨意改建,文物保護單位年久失修,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元素流失嚴重;(二)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臟、亂、差現象嚴重;(三)西門江兩岸污染嚴重。
三、關于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利用的建議
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利用,助推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全域旅游”的一個重要途徑。建議如下:
(一)加強保護管理。建議文物管理部門要加強管理,按照街區原有的歷史風貌進行規劃保護和并對開發建設進行監管;根據規劃的要求,劃定保護范圍,依法堅決禁止在保護范圍內的非法拆建活動。建議文化旅游部門要統一規劃,成片開發;改善人居環境,延續街區居民原生態生活方式。建議市政部門搬遷妨礙歷史文化街區空間形態的三鳥市場;加強對西門江的治理。
(二)完善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強化功能分區。建議組織編制《廉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為深化街區保護整治、開發建設提供指南與依據。建議以規劃為依據,明確功能區劃,努力實現廉州古城文化景區景點整體串聯。具體是:以東坡亭為中心,建成東坡文化公園區;以孔廟為中心,建成儒家文化區;以歷史街區為中心,建成晚清民國風情區;以海角亭公園為中心,建成天涯海角旅游區;以東山寺為中心,建成宗教朝圣游覽區;以草鞋村漢城遺址為中心,建成漢文化旅游區。
(三)規劃建設廉州古城文物景點,彰顯歷史文化特色
廉州城區內現存的文物古跡,既有宗教建筑,又有人文景觀。如佛教的東山寺、保子庵;基督教的信義會建德園;還有紀念“合浦珠還”孟嘗太守的海角亭,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夫子的孔廟、文昌閣,紀念三國名將關羽的武圣宮,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東坡亭,以及見證古城發展的老街區等等,這些均是構成旅游區的特色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客源吸引力。建議對廉州古城內的文物景點進行規劃建設。在規劃過程中,要認真汲取北海、梧州等地老城區改造發展文化旅游的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