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盡快打通鐵山港港口發展瓶頸的建議
第一提案人:馮衛
承辦單位: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主),市口岸辦(協),市鐵路建設辦公室(協),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北海分局(協)
提案形式:個人提案
內容:
近年來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鐵龍組團的開發建設,鐵山港港口建設也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已建成北暮作業區1~4號4個15萬噸級散貨泊位、電廠5萬噸碼頭、啄羅作業區的1個15萬噸級液化天然氣泊位和2個5000噸級成品油泊位,設計年貨物通過能力約2140萬噸,正在抓緊建設的泊位有:北暮作業區5、6號2個15萬噸級泊位、東港區攬根作業區2個10萬噸和10個5千噸級泊位等泊位,石頭埠作業區1、2號2個10萬噸級泊位,預計建成后可新增港口貨物通過能力約2558萬噸。2015年鐵山港實現貨物吞吐量1310萬噸,2016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500萬噸,從縱向比,鐵山港港口建設和貨物吞吐量均有較大增加,從橫向比,鐵山港港口建設已趨緩,貨物吞吐量已嚴重落后于港口設計要求,與周邊欽州港、防城港、湛江港差距愈來愈大。
一、主要問題和瓶頸如下:
(一)港口基礎設施薄弱,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鐵山港港口泊位單一、服務對象有限,缺乏危險品作業泊位、液體化工公共泊位、萬噸級通用泊位以及海事、海關、拖輪等各類專業化泊位,一定程度影響到北海石步嶺港煙花炮竹、硫磺磷酸等危險品搬遷至鐵山港,以及鐵山港和源、鑫鑫、中航化等石化企業貨物進出、延伸石化產業鏈等發展,導致鐵山港缺乏發展后勁。
(二)港口綜合運輸樞紐作用有待破解。鐵山港疏港公路通道總量不足,技術等級偏低,并且進入鐵山港港口最后“一公里”進港鐵路未通,導致目前鐵山港港口主要是服務園區臨港工業,無法實現服務桂東南和打造多功能、現代化的綜合性港區的港口定位。受外運通道不暢影響,至今神華廣投在建的鐵山港煤炭配送中心建設緩慢,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國際港務集團鐵山港北暮7、8、9、10號泊位等項目開工建設計劃,對“十三五”期末北海鐵山港實現“億噸”大港帶來較大影響。
(三)公共航道等級低,債務壓力大。我市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多方籌集、自力更生,先后實施了鐵山港航道一期、二期、二期擴建工程和航道三期(Ⅰ標段)工程建設,目前進港航道的進口段(ABC段)已擴建至10萬噸級,(CDEF段)為3.5萬噸級。雖然鐵山港的公共航道建設有了較快發展,但與國際海運運輸專業化、大型化、現代化發展趨勢相比,鐵山港進港航道等級、規模等嚴重偏低,與周邊港口也落后一、二個等級,缺乏競爭力。同時根據自治區垂直管理的沿海港口行政管理模式,自治區上收航道管理和收費權之后,下一步鐵山港航道建設還款壓力和后續建設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四)鐵山港口岸開放仍是制約鐵山港港口發展的重要瓶頸。鐵山港國際港務集團1#~4#公共泊位2007年5月25日開工建設,2009年12月投入試運營,因鐵山港口岸遲遲未能獲得開放,國際航行船舶只能以“一船一議”的方式靠停鐵山港,后經多方努力,鐵山港于2013年初獲得臨時開放,但需每半年申請臨時開發續期。長達7年的通關報關不暢和繁瑣復雜的審批手續,令鐵山港臨港工業進口貨物進出和國際貿易深受影響,成為制約鐵山港發展的重要瓶頸。
二、工作建議
(一)成立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工作。鑒于自治區北部灣港口管理局已經成立,我市港務管理局已劃歸其管理,對港口規劃建設運營來說,既有中直部門,也有區直和市直等各部門,為做好各方協調,統籌推進、服務港口開發建設,建議建立港口綜合協調聯席會議制度,按照自治區深化改革加快北部灣港發展若干意等有關規定,統籌安排,細化措施,共同推進我市港口建設和現代海運業的健康發展。
(二)繼續爭取多種舉措、多方籌措,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鐵山港港口泊位功能少、進港航道等級低等問題,一方面應爭取國家和上級各方資金,繼續實施鐵山港航道三期(Ⅱ、Ⅲ標段)、鐵山港東港區進港航道和鐵山港西港區7、8、9、10泊位等一批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港口投資多元化,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引進外資和民資等,積極啟動建設鐵山港原油碼頭、液體化工公共泊位、危險品泊位以及其他港航設施。從而增強港口競爭力和發展潛能,為實現鐵山港“億噸”大港奠定基礎。
(三)啟動加快合浦至鐵山港貨運鐵路建設。目前北海港鐵海聯運交通線路主要為玉鐵和欽北兩條鐵路線,由于玉鐵鐵路和欽北鐵路尚未互聯互通,導致西南貨物無法便捷進出鐵山港,同時也影響到自治區和我市急待實施的北海石步嶺港區散貨、危險品貨物搬遷至鐵山港的工作部署,因而建議盡快啟動建設合浦至鐵山港貨運鐵路工作和鐵山港進港鐵路專用線工程,打通鐵山港港口交通不暢的“瓶頸”問題。
(四)進一步加快北??诎墩綄ν忾_放工作。鐵山港口岸服務范圍廣、人手少,所需口岸設施和配套建設項目多、缺口資金比較大,同時鐵山港口岸對外開放已完成了預驗收,建議繼續加大各方協調力度,爭取早日通過國家驗收,實現鐵山港口岸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