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為北海加快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議
第一提案人:陸柳華
承辦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協),市海洋局(協),市科學技術局(協),市環境保護局(協),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協)
提案形式:個人提案
內容:
北海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有著非常突出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它依托北部灣,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疊加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珠三角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等幾大區域,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同時擁有海港、機場、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立體交通網絡的沿海開放城市。如今,迎著“一帶一路”倡議東風,北海正積極建設“一個國際旅游文化中心”、“一個面向東盟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地”和“一個泛北部灣區域性的海洋經濟合作示范區”的“三個一”戰略工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讓北海的開放發展開啟了新境界。那么,北海如何建設好“海上絲綢之路”,實現“一帶一路”倡議。按照“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思路,并結合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舉措,基于北海市環北部灣海上絲綢之路通道城市的定位,根據經濟發展的自身規律,通過行政手段有針對性的引導,建議: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海陸通道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建設,是“環北部灣通道城市”的基礎工作。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內對外開放通道;繼續培育扶持海運定期班輪航線,加快打造億噸大港;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優化口岸通關服務;爭取國家盡快批準鐵山港口岸正式對外開放。
二、壯大優勢產業,深化產業合作
加快構建臨港產業帶。以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為支撐,在臨港后方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多邊合作的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以加快打造千億元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提升傳統產業。解決海上絲綢之路城市節點中原料、產品可流通的問題,也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需要。
三、穩步推進海上合作,重點落實旅游產業、海洋經濟、海上互聯互通、環保、科研、搜救以及漁業合作
優化北海市旅游發展格局。發揮比較優勢,以北海銀灘和潿洲島為雙核,以北海老城和合浦系列景區為兩翼,加快構建“雙核兩翼”的旅游協調發展格局,弘揚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促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推進合浦漢文化公園、曲樟客家生態文化旅游區、白龍珍珠城建設,開辟近代西洋建筑文化旅游線路,吸引國內和東南亞國家游客。大力發展郵輪游艇經濟,扶持發展中越海上旅游航線,進一步努力做好延伸拓展工作,延長境外旅游停留時間。
四、加強人文、科技、環保等交流,增進溝通互信
充分發揮廣西歷史上與東盟國家通商、往來的傳統及與東盟國家人文合作的優勢,承建一批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和留學生基地,不斷增進民心相通、民間相親的良好國際關系。開展與東盟各國友城間的高層互訪、經貿往來、民間交流等活動,厚植與東盟合作的社會基礎。推動建設一批經濟效益高、社會影響大的人文合作項目,不斷擴大與東盟國家在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以跨境旅游業為突破口,擴大沿線各國游客往來。
加強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傳播,通過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主題文化節等方式,繼續開展更多像《碧海絲路》出訪演出的文化交流活動,加強文化工作者和文化研究人員的往來,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增進互信,全面深化北海與東盟的人文交流合作。
五、深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占領制高點
提高北海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影響力,掌握海上絲綢之路話語權,以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當今區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取決于文化競爭力與文化影響力,建設中國同東盟國家的海上絲綢之路也不例外。建議支持北海成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會,為北海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圈提供智力支持,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面發出北海(合浦)的聲音;支持北海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博物館,加大對外宣傳合浦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深入挖掘、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維修,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合浦漢墓群申報國家考古大遺址公園工作。
六、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強融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覺性
提高干部群眾對一帶一路倡議重要性的認識,成立相關工作機構,搶抓機遇,采取解放思想大討論等措施凝聚共識,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