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編號:九屆五次會議第 號
案 題:建議在我市開展 “法治社區”的建設
提 案 者:張全坤
內容:
近年來,我市法治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法治文化基礎薄弱,法治權威沒有真正樹立,相當部分社會成員法治意識不強,社會矛盾比較突出;二是部分干部法治觀念不強,執法過程中存在重部門利益、相互推諉、與民爭利等現象,不能滿足民眾意愿和發展需要;三是執法、司法不規范現象比較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全市開展“法治社區”創建活動
1、建立多層次的社區治理制度。建立以大樓幢單元代表、社區居民小組、自然村等專門委員會為基礎的多層次復合型治理組織結構,完善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社團章程、議事規則等社會規范為主體的全方位治理制度,充分發揮住宅小區業主大會、村民(居民)監事會、集體財產管理監督組織制度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2、培養社區法治人才。通過組織培訓,強化社區干部和群眾的法律知識和法治思維,充分發揮社區法治人才隊伍在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并帶動居民普及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提升法治能力。
3、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在社區設立法治文化宣傳欄或法治文化街區等設施,真正形成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文化氛圍和行為習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二、建立社區法律顧問制度
1、開展社區法律顧問試點。推行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法律服務窗口建設,建立健全普法室、法律調解室、法律講堂、法律圖書室、法律服務和查詢平臺“五位一體”的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切實做好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社區調解等方面工作。
2、加強法治志愿者隊伍建設。法律顧問應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需求,協助政府規范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為社區居民提供參與公共決策的機會,使民眾成為良好社會秩序的創建者。并做好弱勢群體、特殊人群的幫扶教育活動。
3、加強企事業單位法治建設。做好社區內學校、醫院、社團等企事業單位法治創建工作,探索依法治企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新方法、新路徑,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三、加強法治社區創建保障
1、制定“法治社區”創建實施方案。明確創建示范標準,做到計劃周密、分工明確、措施具體,并不斷探索創新,實現“法治”從管理到文化、意識形態的跨越,實現政府和社會成員對法治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
2、實現法治社區創建工作多元化。將法治社區創建和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公共服務范圍,為法治社區創建和公共法律服務提供經費保障。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專業合作的原則,培育發展公共法律服務組織,推行政府購買法律服務,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法治社區創建,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的質量、監督、考核、獎懲機制,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規范化和多元化。
3、建立法治社區創建服務檔案。建立社區成員法治、誠信和社區創建服務檔案,健全公民、社會組織守法信用和道德品德記錄,并納入全社會信用信息系統,引導居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和家庭社會責任,適時開展守法誠信褒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