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目標方向 提升履職能力
委員劉永康說,市委書記蔡錦軍的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作為經濟建設領域的政協委員,他將按照“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弘揚擔當實干作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扎實做好“牽線引進產業項目,助力招商引資;攻堅解決困難問題,助力項目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效率,助力企業發展;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等工作。
“報告回顧總結了政協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明確謀劃了政協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這些需要全市政協委員共同努力?!蔽瘑T潘娟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她將一如既往地盡好責、履好職,貼近百姓、貼近民生,找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決策層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加強和提升自身能力,不負黨委和人民的厚望。
“過去五年,市政協在助推北海高質量發展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績有目共睹?!蔽瘑T李河長、石寶峰、羅虹表示,北海的發展力量來自于人民群眾,作為政協委員,他們將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實際、傾聽民聲、集中民智,收集反映有關社情民意的信息,促進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
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產業發展
委員范輝壹認為,過去五年北海的營商環境有很大提升,為合浦縣招商引資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促成了一批企業和項目在合浦落地,希望在為新引進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和各項服務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老企業”的調研,服務好“老企業”。
“要通過成立項目聯評聯審會議機制、建立重大產業工作專班等方式,加強對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千方百計解決當前制約工業發展的用地、用能、用電、融資等要素保障問題?!蔽瘑T滿珊偉說,要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能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結構和綠色生產方式,努力打造一批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產業集群。
激發文化活力 夯實人才支撐
“北海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成長力?!蔽瘑T彭梓朔說,未來五年他們將發揮公司紅人經濟優勢,向外界展示北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蓬勃的發展活力,讓更多人對北海心懷期待,心生向往。
“北海的文化產業大有可為?!蔽瘑T羅世華、謝小燕認為,北海的文創產業剛剛起步,而北海歷史底蘊深厚,建議以創意文化為媒,開發利用好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使文創產業與文化民俗旅游相融合,不斷豐富游客的文化旅游體驗,使其成為新的消費亮點。
委員蔡群徽表示,北海正在推進的多個文旅項目令人耳目一新,讓他感受到了身為北海人的驕傲。同時,他建議加強文化場館的建設,讓北海盡快擁有專業程度比較高的美術館、音樂廳,為北海與外界的文化藝術交流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委員余添表示,過去五年,北海展現出高質量發展勢頭,作為教育工作者,她將立足本職工作,履職盡責,不斷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為學校的特色發展尋找良好的合作機會,為產業、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北海的發展、企業的發展都亟須人才?!蔽瘑T徐偉、周世航建議,加強人才庫管理,完善引進人才配套政策,增強北海對人才的吸引力,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住,使各類人才為北海經濟、教育、醫療等各項民生事業長足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近年來,我市引進了大量人才,助力北海高質量發展。但在引進的同時,還要想辦法留住人才,尤其是在基層工作的人員?!蔽瘑T高碧華認為,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提高基層人員的福利,把人留住,在關鍵時刻有人可用。
關注民生環保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的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適齡兒童上學難的困難得到切實解決,教育的規劃也越來越合理?!蔽瘑T李元才、潘承玲表示,作為政協委員和教育工作者,他們將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建言獻策,推動農村、縣區的學前教育發展,進一步提升辦園條件、師資條件,讓農村、縣區的孩子們與城市的孩子一樣,擁有條件優良的幼兒園,不僅有學上,而且能上好學。
“過去五年,市政協緊緊圍繞北海高質量發展,擔當作為,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征地搬遷、項目建設等中心工作,做了很多實事,樹立起了北海政協擔當實干的良好形象?!蔽瘑T黃瑞河表示,目前我市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還存在污水處理、雨污分流、生活垃圾處理等環?;A設施短板,建議加快推進垃圾處理,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嚴格執行“禁塑令”,提升市民環保意識。
委員劉勇、張秋豐建議,政協委員要發揮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繼續助力南珠產業、深水養殖產業、大棚種植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參與農業產業招商,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農業企業,提升農業農村科技水平;加大對鄉村風貌改造和環境衛生的整治的建言力度,讓鄉村更宜居。
“要注意解決鄉村振興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大力打造我市農產品品牌?!蔽瘑T韓德金、孔毅建議,要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村招商項目的落實,加快解決土地流轉難問題,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的人才隊伍,助推鄉村振興。
版權所有 (C) 北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桂ICP備06006473號
桂公網安備 45050202000011號